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浅议将审计案例警示教育挺在执法查纠的前面

作者:     审核:sjc01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      浏览量:    

近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作为党和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之一的审计监督,也应将审计案例警示教育挺在执法查纠的前面,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提前预警并构筑专业防火墙,当好国家的“经济卫士”。

一、为什么要将审计警示教育挺在前面

1.能有效地履行好“谁执法谁普法”的主体责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机关必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虽然可以通过审计项目进点会、审计结果征求意见会、专项审计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是宣传的受众面还是较窄,如果能面向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开展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培训,用真实案例和通俗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向社会公众开展审计宣传教育,则能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约束、规范、预防和教育功能,最终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目的。

2.能较好达到违规违纪重在预防的目的。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首先要加强预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是监督的基础。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教育不及时、不深入,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变化,就很容易让意志不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上任的主要领导干部发生违纪问题甚至坠入犯罪的深渊。如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是贪污腐败案件的高发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放松了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有些案子是因为领导干部“无知而无畏”造成的。开展审计案例警示教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能有效起到“治未病”、“防胜于治”的效果。

3.能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审计新常态特征。新形势下审计监督有了新内容、新变化,特别是自20148月以来,全国审计机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不断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政策、重要措施的审计力度,及时揭露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并向有关机关移交移送了若干重大案件线索,让违纪违规人员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极大地推动了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新形势,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要求,精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宣传好审计监督所要达到的标本兼治的目的,特别是区分主观故意违纪违规还是过失犯错;是政策法规不完善还是故意违规;是改革探索中的失误还是以权谋私等问题。向社会传递审计要从源头上推动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要涉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拖延政策执行的情况;要涉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缩小或扩大政策执行范围等变通执行政策情况;审计还要涉及配套政策不落实、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制不完善等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等情况。

4.能有效拓宽审计教育受众面。以往的审计案例培训教育多集中在审计系统内部进行,系统外人员关注和知晓的不多。案例也多以介绍审计方法为重点,侧重于向审计人员讲解怎样发现疑点,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来分析疑点以及怎样深入查证查实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案例的警示作用,也没有让系统外的人员通过学习案例教育得到深刻的警醒。另外像《中国审计报》和《中国审计》这种专业性的报刊杂志,非审计专业人员订阅的并不多。广泛开展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可以为社会各层面人员有力地敲响思想警钟,从而让他们进一步筑牢遵守财经法纪的思想防线。

5.能为新任“一把手”讲好任职第一课。对于以前较少接触财经知识的主要领导来说,尤其是基层新任部门“一把手”和乡镇、街道的主要领导来说,“财政资金往哪花,怎样花能既有绩效又合规合法?”,他们非常渴望有机会深入了解怎样做是可以的,怎样做是不可以的。审计案例式的警示教育如果能在“新”、“活”、“实”上下功夫,变单一的专业灌输式培训为融专业知识于案例之中,就能达到以案惊人的目的,并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二、怎样做好审计案例式警示教育

1.解决好警示谁的问题。对于基层审计机关,应重点分三个层次对不同的人员进行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培训。一是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园区)的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二是部门内审人员,主要是大系统局的内审职能部门,如教育、卫生、农业、民政等下属二级独立核算较多的大系统单位;三是村居主要负责人及财务人员。

2.解决好警示什么的问题。主要应包括新形势下审计的新任务、认定问题的依据和各级审计结果运用的要求;解读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界定;重点是审计案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让领导干部筑牢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思想防线,提醒他们摒弃各种侥幸心理,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职责,加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下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管。具体可分为政策执行方面被问责的案例,财政审计方面违纪违规的案例,经责审计方面违规违纪的案例,内控制度方面因不重视完善而发生问题的案例,对下属或财务人员监督不力而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等。

3.解决好谁来警示的问题。从审计系统和驻地高校师资队伍中,遴选出部分业务素质过硬、审计执法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组建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宣讲团队,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宣讲技能,为深化案例警示教育、增强以案释法效果提供人才支撑,特别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班子成员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审计局长授课则效果更好。审计机关要定期组织征集编写审计案例,分门别类建立案例资料库。

4.解决好怎样警示的问题。为做好审计案例警示教育,烟台市芝罘区审计局进行了系列有益的探索,形成“四个一”模式,即一库、一课、一桌签、一微信公众号,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局班子成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收集发生在身边以及审计系统官方网站上的真实审计案例,经过反复讨论甄别遴选,形成专门用于培训教育的审计警示案例资料库;举行全区“审计知识及案例警示分析讲座”,由局长讲课,全区街道办事处(园区)主要负责人及财政所长,区委、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区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和部分内审人员近200人参加,培训会上推出70多个审计案例,会上向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发放“审计警示桌签”,针对拍板决策的主要领导提出“拍板决策下笔签字当思法规守底线”,对参谋建议的其他人员提出“汇报参谋落实执行应依政策把好关”警示语,桌签上列出审计局班子成员的电话号码,随时解答各部门单位咨询的有关审计政策等问题。推送“芝罘审计”微信公众号并将二维码印制在警示桌签上,审计局每个科室轮值负责相应专栏,做好公众号维护更新,保证了培训教育的持续性,此项活动在全区引起很好的反响,特别是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纷纷反映对公众号中的案例警示专栏很感兴趣,关注热度很高。

三、开展审计案例式警示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将案例式警示教育宣传横向延伸好。基层审计机关要高点定位,主动树立起谁执法谁普法的主体责任意识,扩大审计知识宣传的受众面和通俗性,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努力把执法审计过程转变为普及财经审计法规、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要加大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力度,抓好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公示制度的落实,健全被审计单位向社会公开审计整改情况的制度。

2.要将案例式警示教育宣传纵向指导好。一是要通过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促使内审人提升专业技能。推动内审人员通过学习案例中的审计经验与日常工作进行对比,将案例中的特殊经验逐渐升华为更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并将这种普遍经验用来更好地指导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到举一反三加强管理;二是要通过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居干部也列为案例式警示教育的培训对象。近年来,村居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发放和使用是否合理,领导的经济责任是否履行,国家的惠农资金下拨是否真正到位,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相关政策是否百分百落实等问题成为基层群众关注的焦点,老百姓“当家理财”和要个“明白账”的呼声也逐渐增高。通过案例式警示教育可以适时加强对村居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警醒,提醒其合法合规使用公共资金,以此促进基层的干群和谐。

3.要将案例式警示教育宣传拓展好。创新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开展审计案例式警示教育,通过开设专栏、专刊、专版、专题节目、微博、手机报等方式,集中宣传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案例以及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促进深化对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审计发现案例的警醒作用。

4.要将审计警示案例编写好。开展案例式审计警示教育也有助于推动审计实践向审计理论的升华。要组织好用于培训的审计案例的编写工作,这既是对具体问题的情景模拟再现,也是编写者经过特定教学处理的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情境,有些案例还能提炼出理论框架和经验框架,所以好的案例能够开阔受训人员的眼界,并为审计实践最终转化为审计理论搭建桥梁,也能促进审计工作经验的积累沉淀,使专业审计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方案。